内容摘要: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于2025年4月25日至5月2日在国家会展中心(上海)举行。在这个全球车企争夺眼球的展览上,从展台展示到观众互动,从安全管控到绿色节能,中国本土企业凭借自主研发的智慧工厂,正在重新演绎汽车展览的玩法,力求在车展舞台上...
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于2025年4月25日至5月2日在国家会展中心(上海)举行。在这个全球车企争夺眼球的展览上,从展台展示到观众互动,从安全管控到绿色节能,中国本土企业凭借自主研发的智慧工厂,正在重新演绎汽车展览的玩法,力求在车展舞台上展现各自的技术创新。
在此背景下,记者深入调研了多家展览公司,此次报导聚焦于一位拆解传统车展难题的展览行业先锋张红宇,他在汽车行业展览摸爬滚打近30年,至今他都记得2008年第一次接手国际车企展台项目的场景。“当时整个团队三天三夜没合眼,光是协调十几个供应商就花了一周时间”他回忆早年的施工图纸说,传统展览模式就像一场拼图游戏,设计、施工、物流各环节连接紧密,不能有任何疏忽。而市场的挑战来自观众需求的升级,Z世代的涌入让静态展示遇到更多挑战,客户坦言:“不同层级的消费者希望在展台体验更多不同,不只是看展品,更多需要理解品牌价值和创新性。”与此同时,环保要求也越来越严格。
有些信息参考自123展会网(http://www.123zhanhui.com)
面对行业发展,张红宇选择了一条具有挑战的路,首创了“智造三板斧”解决方案:自建智慧工厂、大数据打造用户画像、智慧大脑森家APP,从而打造出一体化服务生态。这个创新和大胆的决定,如今已成为撬动升级展览市场的支点,引来同行学习交流。
在张红宇的智慧工厂里,记者目睹了科技带来的创新场景:自动导引车(AGV小车)穿梭运送型材,机械臂精准切割金属板,工业级3D打印设备正在复制展览模型。张红宇介绍道“传统搭建需要数月制作的展台,这里20天就能完成模块生产”。通过预制件工厂化生产,现场组装效率提升60%,误差率从厘米级降到毫米级。这座智慧工厂屋顶光伏板年发电量达38万度,碳足迹追踪系统让每根钢梁的碳排放都有据可查。张红宇算过一笔账:“相比传统模式,我们的每场展会减少45%碳排放,相当于在城市里造了个小型森林。”
给展览装上“智慧大脑”,在森家的APP客户管理中,可以实时看到项目施工搭建状况,高效率的分享给客户,既节约客户的沟通管理时间,也帮助项目负责人各层级及时发现施工隐患,可以高效率沟通改善,也便于留存项目档案及信息。
有些信息参考自123展会网(http://www.123zhanhui.com)
用数据画出“用户画像”,在森家的数字型管理模块中,显示着森家数百个在建展台的动态数据。“我们收集了每一场观众的行为数据,发现女性观众在新能源车前停留时间比男性多27%。”基于这些洞察,团队为某新能源车企设计了交互式漂浮顶棚,使品牌好感度飙升45%。
此外,值得关注的是,张红宇团队研发的智能安防系统在应用后取得了显著成效:系统运行效率显著提升,整体运营成本降低两成,项目周期缩短四分之一。某德系豪华汽车品牌在引入智慧工厂模式后,其全球巡展成本下降22%,项目执行周期压缩至行业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。
供应链体系亦发生结构性变革,以往需协调30家供应商的复杂项目,现可通过张红宇团队打造的数字化展览平台实现统一对接,大幅降低沟通成本。以今年北京国际车展为例,某参展品牌展台通过智能机器人交互系统,为观众提供"虚拟驾驶穿越"体验,同时依托触控屏实时展示车辆能耗数据,将传统观展模式升级为沉浸式交互场景。
该品牌数字营销负责人指出:"科技不再是噱头,而是讲故事的工具"。数据显示,智慧展台的用户互动转化率较传统展台提升300%,印证了技术赋能对用户体验与商业价值的双重提升。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展示形式创新,更标志着汽车行业展会模式从静态展示向动态交互的范式转移。
有些信息参考自123展会网(http://www.123zhanhui.com)
未来已来,当车展邂逅元宇宙,在第二十一届上海车展成功闭幕之时,张红宇满怀热忱地向记者勾勒出一幅令人振奋的蓝图:“未来的展台,将化身为一个流动的剧场,观众将沉浸于一场场科技与艺术交织的视听盛宴。”他透露,其团队正积极投身于多媒体混合现实技术的研发,旨在通过观众佩戴的头戴设备,实现展览信息的实时动态叠加,让参观体验更加丰富多元。
在张红宇看来,智慧工厂的兴起,正深刻改变着展览业的价值链。当设计、制造与服务环节被数字化无缝串联,展览便成为连接产业上下游的关键枢纽。他们所交付的,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展台与活动,而是为行业开启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。
扫码联系展会工作人员